今年全国两会上,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再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此前不久,《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正式施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要求,如何进一步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如何以法为盾维护英烈权益?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郝万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保障权益 彰显荣誉
记者:过去4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连续围绕推动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立法撰写提案、建言献策。今年,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您带来了哪些相关建议?
郝万禄:多年来,我长期从事战略管理与政策制度理论研究工作,从全国政协委员到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聚焦军队人员待遇政策制度改革和军费管理制度改革相关问题建言献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今年,紧扣贯彻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我提出了加快完善军队人员待遇保障体制机制的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保障好军队人员待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体公民都应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我提出的建议旨在通过进一步完善军队人员待遇保障体制机制,加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制度刚性落地、工作运行衔接高效,聚焦备战打仗,回应广大军人军属重大关切,激发军人使命感荣誉感,进一步提高战斗力。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两高”工作报告对过去5年维护军人军属、英烈合法权益工作进行回顾。您如何看待这5年取得的成绩?哪些方面您最关注?
郝万禄:现场聆听“两高”工作报告,我深切感受到,这5年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军人军属维权协调制度机制,推广涉军维权创新模式,加大对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司法救助和公益诉讼力度,加大军人荣誉名誉权益维护力度,推动修缮烈士纪念设施等等,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不仅是对军人军属的真切关爱,也是对先辈英烈的铭记告慰。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面贯彻习主席关于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重要指示精神的结果。这些成绩充分表明,各级军地机关强化协作、依法履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不断提升维权工作质效,让军人军属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助力部队把全部心思向备战聚焦、向打仗用劲。
在维护军人军属、英烈权益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我最关注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如何持续落地落实,真正做到维军权、解军难、稳军心、护军威。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协同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修缮烈士纪念设施2.3万处,这是尊崇英烈、铭记功勋的有力举措。修缮烈士纪念设施、悼念缅怀英雄烈士、开展纪念和教育活动等,有利于培塑和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的社会氛围。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尊崇英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说,“对诋毁‘抗美援朝冰雕连’、亵渎卫国戍边英雄的犯罪分子依法严厉制裁……”这些内容传递出怎样的导向?
郝万禄:我认为这传递出3个导向。一是彰显尊崇牺牲军人、褒扬英雄烈士的国家意志。依法从严惩治侵害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犯罪行为,是对军人荣誉的坚决捍卫和有力维护,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英烈荣誉地位的崇高标定。二是立起以法治捍卫英烈荣光的鲜明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英烈保护的法治底线日渐清晰,崇尚捍卫英烈的价值理念逐渐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制度,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崇尚英烈,为维护英烈及其家属的切身权益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三是培育引领尊崇英烈的社会风尚。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褒扬英烈奉献牺牲精神,增强全社会尊崇英烈、铭记英烈的意识和自觉,有利于促进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不断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和士气。
军民合力 共商共建
记者:做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对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司法部、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印发新修订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您如何看待这部文件的出台?《办法》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
上一篇:3月22日,中国国防部工作组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与澳方举行第8次中澳国防部工作会晤,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坦诚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由耀世注册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magemcs.com/xinwenzixun/1260.html